在腾讯广告农林牧渔赛道中,打造爆量广告并非偶然,而是与精准的选品策略、科学的账户搭建紧密相关。选品决定了广告的市场需求基础,账户搭建则影响着流量获取效率与量级突破潜力。
本文将从 “爆品选品方法” 与 “账户提量实操技巧” 两大核心维度,结合季节特性、供应链特点及平台投放规则,为广告主提供可落地的爆量解决方案,助力实现广告起量与 ROI 正向增长。
一、爆品选品找准需求痛点,贴合季节与场景
选品是农林牧渔广告爆量的前提,需围绕 “客单价、标品属性、季节适配、场景需求” 四大核心要素构建选品逻辑,同时结合供应链动态调整,才能快速起量并保证盈利。
1.选品核心公式:四大要素决定市场接受度
1)低客单价优先,保障签收率
低客单价产品(相对于品类整体定价水平)的核心优势在于降低用户决策成本,且签收率更高,退货风险低。
例如农药小包装、种子试种装等,用户无需高额投入即可尝试,更易形成转化,适合作为冷启动阶段的测试品或长期跑量的基础款。
2)聚焦标品,降低沟通成本
标品(如固定配方的化肥、通用型除草剂、标准化饲料)具有规格统一、功能明确的特点,无需过多向用户解释产品差异,广告沟通效率更高。
尤其是农林牧渔领域的刚需标品(如基础农药、常规种子),用户需求稳定,易形成规模化转化。
3)紧跟季节,匹配农事周期
农林牧渔产品的消费高度依赖季节与农事节奏,需精准贴合 “春耕、夏管、秋收、冬护” 的周期选品。例如春季侧重种子、育苗肥料;夏季聚焦除草剂、抗旱药剂;秋季关注收获期辅助工具、越冬作物种子;冬季则主推防冻、保温类产品(如树木涂白剂)及室内种植相关用品。
4)灵活组货,提升客单价与吸引力
通过 “买一送一”“组合套餐”(如 “除草剂 + 叶面肥” 套装、“种子 + 种植指南” 组合)等组货方式,既能提升单客成交额,又能增强产品竞争力。
例如针对阳台种植场景,推出 “营养液 + 小型种植盆” 组合,满足用户一站式采购需求。
2.9 月及秋冬季节爆品推荐:贴合当下需求,锁定增量市场
结合 9 月进入秋季的季节特点,以及秋冬季节的农事与消费场景,以下品类可作为重点投放方向,部分品类可实现跨季节持续跑量:
1)跨季节稳定跑量品类
虫害防治类:蟑螂药(家庭与农田场景需求稳定,不受季节剧烈影响);
基础农资类:除草剂(秋季作物除草与冬小麦预除草需求叠加)、颗粒肥(秋季作物追肥与越冬作物基肥需求);
阳台经济相关:营养液(室内种植不受外界温度影响,阳台党需求持续)、小型种植工具(如多肉专用土、迷你喷壶)。
2)秋冬季节专属增量品类
种植养护类:三角梅(秋冬季节花期适配,家庭观赏需求上升)、树木防冻涂白剂(北方地区树木越冬刚需,10 月后需求激增)、冬小麦专用除草剂(华北、黄淮等冬小麦主产区,9-10 月播种后需提前防治杂草);
养殖辅助类:水立清、净水宝(秋冬季节水产养殖水体易污染,水质调节需求迫切)、越冬动物专用饲料(如禽类抗寒饲料、水产越冬开口料)。
二、账户提量科学搭建与运营,实现量级质的飞跃
广告过冷启后,需通过优化 “主体与账户数量、余额与预算、广告与创意、出价与功能” 四大维度,推动账户从 “稳定跑量” 向 “量级飞跃” 升级,避免陷入 “量级停滞”“成本波动” 的困境。
1.主体与账户数量:多主体布局,分角色定位
1)主体储备:新增备用主体,降低风险
商品完成冷启动、进入提量阶段后,建议新增 1-2 个备用主体。
一方面可避免单一主体因违规、限流等问题导致广告中断;另一方面,多主体可分散流量竞争压力,扩大曝光覆盖范围。
2)账户矩阵:分角色搭建,各司其职
每个主体下需新开 3-5 个账户,明确 “主账户、辅投账户、测新账户” 的功能定位:
主账户(1-2 个):承担核心跑量任务,投放成熟爆品与优质创意,优先获取高转化流量;
辅投账户(1-2 个):补充主账户流量缺口,可投放次爆品或测试优化后的创意,平衡整体成本;
测新账户(1 个):专门测试新品、新创意或新定向,避免新品测试影响主账户权重。
需注意:同一账户尽量投放同类商品与同类型广告样式(如均投放农药类产品、均使用短视频创意),避免账户标签混乱,影响流量精准度。
2.余额与预算控制:充足储备 + 合理规划,避免限流
1)余额储备:主辅账户差异化配置
主账户:作为核心跑量账户,需保证余额 10 万元以上(目标日花费 3 万元以上),账户预算与单条广告预算不设限制,确保流量高峰期能足额拿量;
辅投账户:余额需保持 2 万元以上,在成本波动阶段,单条广告预算可设置为 “30 倍左右转化成本”(如转化成本 10 元,预算设为 300 元),既控制风险又不影响拿量。
实践表明,账户余额不足是导致 “量级停滞在 1000 元左右、无法放量” 的重要原因,平台会优先推荐余额充足的账户获取流量,因此充足的余额是提量的基础。
2)预算规划:避免 “起量后降价 + 转余额” 的误区
新品测试阶段:需准备 5-10 万元预算,确保有足够资金完成冷启动与数据积累,避免因预算不足导致测试中断;
起量后运营:严禁在账户刚起量(如量级突破 5000 元 / 日)时迅速降低出价或转走余额,此举会被平台判定为 “流量利用意愿低”,进而触发限流,导致量级快速回落。
正确做法是:起量后维持出价稳定,待成本稳定 3-5 天后,再按 5%-10% 的幅度逐步降低出价,同时保持余额充足。
3.广告与创意数量:控制规模 + 精准上新,贴合流量高峰
1)数量控制:适配 3.0 新投放端规则
腾讯广告 3.0 新投放端对广告数量有明确限制,单账户建议保留 10-15 条广告,单条广告搭配 5-8 条创意。
过多同质化广告会导致内部竞争,分散流量;过少则无法覆盖足够的流量入口,因此需在 “数量” 与 “质量” 间找到平衡。
2)创意运营:复用优质创意 + 微创新,分时段上新
优质创意复用:将跑量效果好的创意(如转化率超 5%、ROI 超 1:3)在不同广告中重复使用,快速复制成功经验;同时基于优质创意进行微创新(如更换背景音乐、调整字幕文案、替换产品展示镜头),生成新创意,避免创意疲劳。
分时段上新:提前 1-2 天准备好广告素材并完成过审,在流量高峰时段前 2 小时开启投放 —— 农林牧渔领域的流量高峰为:早上 6-10 点(农户早起查看信息)、午间 11-14 点(休息时段浏览)、晚间 18-23 点(下班后深度浏览),此时段开启广告可最大化曝光与转化效率。
此外,当某条广告出现量级衰退(如日花费下降 30% 以上)时,无需删除广告,可直接在该广告下新增优质创意,借助原有广告的权重快速起量,降低冷启动成本。
4.出价设置与起量功能:合理出价 + 工具辅助,高效提量
1)0CPX 出价:阶梯调整,积累曝光
针对 “下单” 目标的 0CPX 出价,初始出价建议设置为 “商品单价或品类大盘出价的 1.1-1.3 倍”。
高于大盘出价可快速获取初始曝光,若曝光量不足则按 10% 的幅度阶梯提高出价;当累计转化超过 50 单、量级稳定后,再逐步降低出价至 “商品单价的 90% 左右”,实现成本优化。
2)一键起量:灵活使用,加速转化积累
一键起量功能可帮助广告在短期内突破量级瓶颈,预算建议设置为 “10 倍出价左右”(如出价 10 元,一键起量预算设为 100 元)。
在提量阶段,可反复开启该功能(如每日开启 2-3 次,每次持续 4-6 小时),借助平台的流量倾斜机制快速积累转化数据;48 小时后,平台会基于设置的预算,在保证竞争力的前提下逐步拉回成本,避免成本过高。
以上关于选品与账户设置的分享,希望能帮助各位广告主,下一期内容,会持续更新关于保持广告竞争力的方法。
东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