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国上将刘震,最敬重的军队领导是黄克诚大将,几乎没有之一。而黄克诚的众多老部下里面,刘震也是他极为器重的一个。这当然是有原因的:全面抗战时期,黄克诚出任八路军344旅政委,但他其实是个“外来户”。344旅的主体是原红十五军团,红25军官兵占了大头。而黄克诚出身彭总的红三军团,属于老中央红军的干部,对红25军体系根本不熟悉。
徐海东旅长在的时候还好,很支持黄克诚的工作,但没多久旅长就病倒了,不得不离开前线休养。黄克诚在“山头气息”较强的344旅开展整顿,自然有阻力,毕竟广大官兵此前跟黄克诚接触有限,不是那么容易服众。
刘震的大局观很强,他是鄂豫皖根据地、红25军的老人,长征结束后升任红73师政委,属于红25军的代表性将领了,在部队里有影响力。在黄克诚担任344旅政委时,刘震作为下属十分支持黄克诚,帮助推进了大量工作,经过整顿344旅更加团结,原先的本位主义作风也逐渐消除,成为战斗力强劲的队伍。
黄克诚也发现了刘震这个人才,不仅思想觉悟高,还颇有军事见地。于是黄克诚着重加强了对刘震的点拨和“开发”,让他往军事指挥方面倾斜,从政工干部往军事将领转型。黄克诚慧眼识人,后来刘震果然成长为一线战将,到新四军第3师北上东北时,刘震已经升任第3师副师长,直接辅佐黄克诚。显然,刘震的成长离不开黄克诚的发掘培养,他打心眼里感激黄克诚。
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刘震依然是黄克诚器重的虎将,被提拔为东北民主联军2纵司令员、四野39军军长,这支部队延续新四军第3师的主体,包含大批老红25军官兵,刘震已经成为红25军体系的代表。建国以后,黄克诚被评为大将,刘震则获得上将军衔。
由于这些历史渊源,黄克诚与刘震的私交自然十分亲密,互相讲话往往免去客套,从不藏着掖着。到了1985年,军队干部年轻化成为大趋势,还进行了著名的百万大裁军,两位将军都已步入晚年,他们积极响应军委号召、主动申请退出了一线领导岗位。
有一天刘震去老首长家里探望,说自己有个想法,要带着黄克诚一起去南方省份转转,看看大好河山的同时,也可以散散心。黄克诚却连忙婉拒了:我身体太差,出远门要带不少随行同志照顾,多麻烦大家呀!还会增加没必要的开支。刘震不乐意了,但他知道老领导性子倔,几十年都是这样的特点,根本无法说服。黄克诚的“犟”,在军队里是出了名的。
第二年黄老身体恶化,住进了301医院。刘震多次到医院看他,发现黄克诚的犟劲又上来了,坚持不肯使用进口药,导致病情难以控制。刘震又生气又心疼:首长啊,你这辈子要犟到什么时候?这是个缺点,要改!
下属“批评”老上司,是很罕见的。但黄克诚非但不生气,却十分欣慰,或许只有刘震会这么对自己讲话,他是打心眼里替黄克诚担心。黄老轻声说道:刘震啊,人老了,生老病死要顺其自然,再用那么些昂贵的西药,也起不了什么作用,我没有能力给党和人民工作了,那就给国家节约些资源和费用吧。刘震听后默然无语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1986年12月28日,功勋卓著的开国大将黄克诚与世长辞,享年84岁。
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,专注于军情、军史、战史、国际关系研究,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,带来精彩细节。作品覆盖图文、视频、音频领域,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,也欢迎您点赞、评论支持,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。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东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