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现在外墙又亮又干净,电梯平稳得像新的一样,而且再也不用为电瓶车充电提心吊胆了!”站在新华商务大楼小区的沥青路面上,老住户姚阿姨指着崭新的非机动车棚笑得合不拢嘴。很难想象,这个如今“颜值”与“安全感”双在线的小区,4年前还是个“消防设施锈死、电梯频繁罢工、公共收益一笔糊涂账”的典型“问题小区”。而这场蜕变的背后,藏着一个不到一万平方米小区的“致富经”——在西镇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下,小区业委会仅用4年时间就靠盘活公共资源赚了200万公共收益,不仅还清“历史欠账”,更让小区变成了远近闻名的“幸福样板”。
党建引领破局
党员站出来,“糊涂账”变“明白账”

改造前的新华商务大楼
时间拨回2019年,新华商务大楼的居民们日子并不好过。这个1997年建成的商住两用小区位于新华路街道西镇居民区,1—4层为商用、5—18层则为居民用房,54户居民常年被“三大愁”困扰:消防栓拧不开、电梯三天两头坏、水泥路面坑坑洼洼。更让大家窝火的是,小区公共收益成了“谜”——停车位收费直接进保安口袋,电梯、楼道广告收入去向不明,维修资金账户更是长期“零账本”。
转机始于新华路街道“美丽街区”行动的推进。街道以小微项目为支点,撬动“党建引领、多元参与”的治理格局,号召党员主动站出来。新华商务大楼的党员们率先响应,不仅日常开展文明劝导、政策宣讲,还一次次上门调解邻里纠纷,渐渐赢得了居民的信任。
“党员就得冲在前面!”有着近50年党龄的李同庆,便是其中的带头人。2019年底,小区召开业主大会选举新一届业委会,常年无私服务居民的他,全票当选业委会主任。“业委会的门永远为居民敞开,电话24小时畅通,有问题随时找我们!”上任第一天,李同庆就带着4名业委会成员(其中3名为党员)向居民郑重承诺并立下规矩:“先把账算明白,再把事办实在!”

李同庆(左二)和居民志愿者一起更新小区绿化
他们第一时间要求原物业出示物业费收支明细,却碰了“软钉子”,排摸公共收益时,又发现停车收费无标准、广告收入无记录。“必须换物业!”业委会挨家挨户征询意见,54户业主全票同意。2020年,新物业正式入驻,业委会同步“补课”物业管理知识,和新物业一起给公共收益“建台账”,终结了“糊涂账”时代。
4年赚出200万
盘活“沉睡资源”,收益用在刀刃上
“小区虽小,资源不少!”业委会换届后,李同庆和业委会成员们四处“寻宝”,盯上了小区里的“沉睡资源”。他们发现,大楼有几处闲置公共区域,小区门口有空余停车位,电梯内壁、楼道墙面也能合理利用——这些,都能变成“为民服务的钱袋子”。
于是,一套“资源盘活方案”迅速落地:出租闲置公共区域给周边商户,制定统一标准收取外来车辆停车费,在电梯、楼道合规设置LED广告位……为了让每一分钱都经得起检验,业委会还定下“阳光规矩”:每笔收入都登记入账,每月在公告栏、业主群公示;重大支出必须经业主大会表决,全程接受居民监督。


外立面焕然一新的新华商务大楼


地面停车位、非机动车棚车辆停放井然有序
通过不断盘活资源,2020年底,新华商务大楼有了正收益,4年下来,这笔“细水长流”的收入,竟攒出了200万公共收益!更让居民惊喜的是,这些钱一分没乱花,全用在了大家最关心的“民生实事”上:免费更新2台老旧电梯,解决“上下楼惊魂”问题;免费建警卫室并装空调,让小区安保更贴心;免费造2处电瓶车充电棚,配套智能充电桩、烟感报警器,杜绝“飞线充电”隐患;免费铺沥青地面,把坑洼水泥路变成平整洁净的“舒心路”;免费翻新楼顶防水层,解决“下雨漏水”的老难题;免费安装6个机动车充电桩,有效缓解充电难;免费刷围墙、刷大楼外立面,把褪色“牛皮癣”换成统一的象牙色,小区颜值焕然一新。“以前修个电梯都要凑钱,现在啥都免费!”居民们说起这些变化,满是感激。截至目前,小区维修资金账户余额仍超120万元,成了大家心里的“定心丸”。
共治共享暖人心
从“陌生人小区”到“熟人大家庭”
“不仅硬件升级,阿拉‘邻里情’也更浓了!”正如刚刚散步回来的居民陈老伯所言,如今走进新华商务大楼,不仅能看到崭新的设施,更能感受到不一样的“软氛围”。

新华商务大楼“居民议事厅”
业委会在顶楼打造了“居民议事厅”,摆上几张桌子、几条长凳,成了大家聊天、议事的好去处。遇到充电安全、车辆停放这类“小事”,党总支还会组织“小板凳会议”,让居民围坐在一起出主意。就像前不久《新华商务大楼充电公约》的制定,从“充电时间”到“安全责任”,都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出来的,如今没人再违规,反而会主动提醒邻居“注意安全”。
党员志愿者的身影也随处可见:帮老人拎菜、替上班族代收快递、调解邻里矛盾……越来越多的居民从“旁观者”变成“建设者”,曾经互不相识的“陌生人”,渐渐成了互帮互助的“一家人”。
“居委会、业委会不是‘官’,而是居民的‘服务员’。只要心里装着群众,脚下沾着泥土,就一定能把小区变成‘幸福港湾’。”全程指导并见证新华商务大楼“蜕变”的西镇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坚,道出了新华商务大楼逆袭的关键。从“问题小区”到“幸福样板”,这个不到一万平方米的小区证明:只要党建引领把方向,业委会担当办实事,居民齐心共参与,再小的小区,也能画出基层治理的“最大同心圆”,把家门口的“痛点”,变成人人羡慕的“亮点”。

撰稿/摄影:甘力心
编辑:毕扬静
责编:颜文彬
*转载请注明来源于“上海长宁”

东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