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克兰军队在2025年8月突然发动了一场针对俄罗斯本土的毁灭性袭击。 库尔斯克核电站的防空警报率先划破夜空,随后罗斯托夫州的炼油厂燃起冲天大火,伏尔加格勒的铁路枢纽在爆炸中瘫痪。 同一时间,顿巴斯前线红军城的乌军第93机械化旅正用战斗机器人对抗俄军突击队。 这些看似分散的事件背后,是乌克兰精心策划的“点穴战”,直插俄罗斯能源命脉与军事补给线。 国际油价应声暴涨10%,欧洲天然气价格单日飙升55%。 克里姆林宫的电话在凌晨接通德黑兰,普京需要伊朗的弹道导弹来扭转战局。
乌军第93旅士兵操作平板电脑控制“蜘蛛”战斗机器人穿越断壁残垣,这些配备重机枪的六足机械装置在巷战中精准锁定俄军位置。 8月27日凌晨,俄军第3突击营试图夺取城市制高点电视塔时,遭遇无人机群饱和打击。 32架FPV自杀式无人机从三个方向俯冲,后续战斗机器人清扫战场,迫使俄军遗留12具遗体后撤。 俄罗斯国防部次日承认部队“战术重组”,但强调仍控制城市55%区域。
乌克兰总参谋部公布的视频显示,F-16战机从罗马尼亚基地起飞,向红军城外围投掷JDAM-ER精确制导炸弹。 这种射程72公里的滑翔炸弹摧毁了俄军2S19姆斯塔自行火炮阵地,三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重装备化为焦铁。 顿涅茨克州俄控区的居民听到持续不断的爆炸声,社交媒体视频显示浓烟从俄军仓库所在地升起。
当红军城激战正酣时,乌克兰特种部队潜入俄罗斯边境州。 8月28日拂晓,库尔斯克核电站外围响起爆炸声。 乌军使用改装图-143无人机袭击了变电站,导致冷却系统短暂断电。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召开紧急会议,总干事格罗西证实辐射监测数值出现波动。 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启动应急程序,尽管声称“一切可控”,但核电站周边30公里内的居民开始抢购碘片。
罗斯托夫州塔甘罗格炼油厂的遇袭更为惨烈。 8月29日夜间,六架自杀式无人机突破“铠甲-S1”防空系统,储油罐区燃起的烈火照亮了整个亚速海沿岸。 该厂每日处理原油24万桶,占俄罗斯成品油产量7%。 火灾持续36小时才被扑灭,俄罗斯国内汽油价格随之暴涨至每升65卢布。 乌克兰能源部长公开表示:“摧毁一座炼油厂比夺取十个村庄更能结束战争。 ”
伏尔加格勒铁路枢纽在8月30日遭遇精确打击。 乌克兰军情局使用“穷人战斧”——由苏联遗留导弹改装的巡航导弹,准确命中变电所与调度中心。 一列装载T-90坦克的军列停滞在支线上长达18小时,后方补给车队在公路上排出16公里长龙。
克里姆林宫的危机会议持续到深夜。 普京在8月31日凌晨致电伊朗总统莱希,通话记录显示双方讨论了三项议题:伊朗“见证者-136”无人机增产计划、法塔赫-2弹道导弹技术转让、俄罗斯提供S-400防空系统保护伊朗核设施。 伊朗要求俄罗斯在伊核问题上行使联合国否决权,并解除对其石油出口的隐形限制。 两国最终达成价值107亿美元军火协议。
西方情报机构监测到伊朗空军运输机频繁往返大马士革与莫斯科。 9月1日,三架伊尔-76运输机从德黑兰梅赫拉巴德机场起飞,向俄罗斯运送了900架“沙赫德”无人机和300枚“佐勒菲卡尔”短程导弹。 作为回报,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在安理会否决了针对伊朗的制裁决议,并宣布向伊朗提供两套“道尔-M2”防空系统。
战场局势推动国际能源市场剧烈震荡。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117美元,荷兰TTF天然气期货单日涨幅创历史纪录。 德国经济部长承认储备天然气仅够维持47天,法国重启三座核电站仍难以弥补能源缺口。波兰农户封锁边境抗议乌克兰粮食倾销,同时要求政府保障柴油供应以备秋收。
乌克兰反攻暴露出兵力短缺的致命弱点。 总统泽连斯基签署第117号法令,允许征召患有轻度糖尿病、高血压的公民入伍。 前线部队中45岁以上士兵占比达到27%,第72机械化旅甚至出现了17岁的无人机操作员。 医疗部队报告显示,因战伤减员人数已超过11万,而新兵训练周期从三个月压缩至两周。
俄罗斯同样面临军工产能瓶颈。 乌拉尔机车厂工人实行三班倒生产,但每月仅能交付40辆T-90M坦克,不足以弥补战场损失。 绍伊古视察图拉兵工厂时,生产线正在翻新T-62坦克——这些诞生于60年代的老旧装备被加装“松树-U”热成像仪后送往顿巴斯。 俄罗斯与朝鲜签署武器供应协议,换取122mm火箭弹和短程导弹。
技术革新在战场上加速应用。 乌克兰“防务硅谷”基地展示新型电子战系统,可同时干扰128架无人机信号。 俄罗斯则投入“蜥蜴”激光防空车,在别尔哥罗德州成功拦截FPV无人机,击毁距离达到2.5公里。 双方都在开发人工智能目标识别系统,乌军使用“三角洲”软件处理侦察影像,识别准确率提升至83%。
国际外交舞台暗流涌动。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提议重启黑海运粮协议,但俄罗斯要求解除对俄农产品银行制裁。 阿塞拜疆宣布考虑向乌克兰提供“旗手”无人机,格鲁吉亚允许北约武器过境运输。 白俄罗斯军队在边境举行演习,波兰随即向东部增派1.2万名士兵。 美国暂停对乌资金援助但批准武器租借法案,欧盟通过540亿欧元援乌计划。
红军城的战斗进入残酷的消耗战阶段。 俄军第41集团军投入TOS-1A温压火箭炮,高温冲击波摧毁了乌军多处防御工事。 乌克兰第47机械化旅使用美国提供的M1150突击破障车开路,这种配备扫雷犁的装甲车能开辟8米宽通道。 双方阵地最近处仅相距15米,手榴弹投掷成为常用战术。
核阴影始终笼罩战场。国际原子能机构派出考察组前往扎波罗热核电站,发现应急柴油发电机存在故障风险。 俄罗斯在核电站周边部署“大黄蜂”火焰喷射器,准备用高温消灭可能的无人机群。 乌克兰则警告若发现俄军秘密埋设放射性物质,将视为核攻击前奏并启动应对程序。
能源设施遇袭产生连锁反应。 俄罗斯暂停柴油出口导致非洲多国出现能源危机,肯尼亚加油站排起3公里长队。 德国工业企业削减天然气用量,巴斯夫化工关闭了路德维希港部分生产线。 印度试图充当调停者,莫迪分别致电普京与泽连斯基,但俄方坚持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属。
乌克兰无人机生产能力达到每月23000架。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地下工场内,工人们用3D打印机制造FPV无人机机架,采购自中国的电机与电调堆满仓库。 这些成本仅500美元的无人机配备PG-7V破甲弹头,能穿透T-72坦克侧面装甲。 俄罗斯则开发出“柳叶刀”无人机空射型号,由苏-34战机携带至高空发射。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东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