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26日,由东莞理工学院主办的东莞市科普专项项目“低空应急与智慧防灾专题活动”圆满举办,通过沉浸式知识讲解、互动化装备体验与开放式交流,将原本专业的应急防灾技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,吸引众多企业代表及高校师生参与。
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的专题讲座环节,行业专家何元灵以唐家山堰塞湖溃败的危害性为切入点,讲述应急救援的痛点。“应急救援的核心目标,是通过快速响应、科学处置和多方协作,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、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。”
在莞星台(卫星地面站)装备展示区,巡检无人车、仿生机器蛇、仿生机器鱼、水上救援无人艇等安全应急装备以“科普展品”形式向公众开放。科普讲解员为参与者科普安全应急装备工作原理与应用场景,介绍卫星地面站接收设备。卫星地面站致力于通过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(GIS)开展多领域研究,为城市安全和区域发展提供科学支撑。
操场区域的无人机实操培训堪称“沉浸式科普课堂”。专业飞手“手把手”教学,带领参与者深入学习无人机操作技能。从无人机起飞时的姿态调整、动力调试,到空中巡航过程中的航向把控、高度维持,参与者不仅能亲手操控设备,还能在专业飞手的讲解中理解无人机在航拍测绘、农业监测、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实际应用,让抽象的科技原理通过实操体验变得可触可感,实现了科普教育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。
作为东莞市科普专项项目,本次活动通过“技术科普化、科普场景化、场景实用化”的设计,让低空应急与智慧防灾技术走出实验室,以可触摸、可体验、可操作的方式融入公众认知。
来源:东莞理工学院
东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